文/VR陀螺 冉启行
车企「不务正业」。
近日,VR陀螺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理想汽车或最快于下月发布首款 AI 眼镜,该产品将与理想新车共同现身。作为理想汽车“All in AI,从汽车厂商到人工智能企业”转型的一环,理想汽车内部对于 AI 眼镜项目十分重视,虽目前主要攻坚 AI 拍摄眼镜,但未来也有全彩 AR 眼镜的考虑。
理想汽车对于 AI 眼镜布局已久,上半年已有不少相关 HC 放出。此外,理想汽车还在上半年成立了 “空间机器人” 和 “穿戴机器人” 两个新的二级部门,这两个部门均隶属于由高级副总裁范皓宇带领的产品部。其中,AI 眼镜正属于穿戴机器人部门。
Hi,「理想同学」
据透露,理想 AI 眼镜将着重于 AI 语音交互,产品或依托于「理想同学」APP。理想同学是理想汽车在去年 12 月推出的多模态 AI 应用,支持语音知识问答、实时视频流的视觉理解、听播客等功能,内置理想自研大模型 MindGPT 和开源大模型 DeepSeek。
其中,实时视频流的视觉理解区别于传统拍照、上传、AI 视觉理解的流程,用户只需将摄像头对准想要了解的物品,并通过语音提问,App 就能迅速识别并提供相关信息。就目前理想同学的功能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为多模态 AI 眼镜量身定制,通过相关协议对接,可全面迁移至眼镜端使用。
自研 AI 大模型是理想汽车的一大核心优势,也是其 AII in AI 的核心底座。据介绍,MindGPT 拥有高质量、多样化的训练数据,规模已达 3 万亿 Token 以上,主要围绕车载场景打造。MindGPT 可以精准理解座舱中来自不同位置用户的语音、动作等多个模态指令。
在本月,最新更新的 MindGPT 3.1 中,该模型升级为端到端智能体模型, MindGPT 3.1 新增“边想边搜”功能,深度融合推理思维链与工具调用能力,通过“自主思考-调用工具-进一步推理”的循环机制优化答案,在 xbench-DeepSearch 深度搜索复杂任务中,完成率较 3.0 版本提升 54.5%。
在响应速度方面,MindGPT 3.1 每秒最高输出达 200 tokens,较 3.0 版本快近 5 倍,在同类产品中领先。模型在数学、代码、科学问答等核心维度表现优异,具备实现贪吃蛇、弹球控制等经典代码任务的能力。数据显示,其深度思考速度达到 185.91 字/秒,超过不少竞品。
全新的 AI 深度思考大模型不仅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让正确答案的推导过程更为迅捷,更能以此为基础优化用户体验。这一点在无显示模块的 AI 眼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这类设备无法呈现思考过程,AI 的响应速度便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的流畅度,而深度思考能力所带来的精准回答,则进一步从内容层面增强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AI拍摄眼镜+智能汽车,想象空间巨大
产品形态方面,理想首款 AI 眼镜或为 AI 拍摄眼镜。据此前 XR Vision 报道,理想汽车首款拍摄类 AI 眼镜或将首发恒玄 BES 2800+ 研极微 ISP 的方案,由理想汽车联合歌尔股份(002241)共同设计。
这是 AI 眼镜典型的双芯片架构设计,旨在兼顾性能与续航。BES 2800 是高能效的蓝牙主控 Soc,提供强大的端侧算力与全能连接(Wi-Fi+蓝牙);而外挂的独立 ISP 芯片,则保证了第一人称视角下的图像渲染。
相对于单平台的高通骁龙 AR1,或高通骁龙 AR1+恒玄 BES 2800 方案而言,该方案在性价比上更具优势。不过在 ISP 算法、拍摄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优化,这或许是前面提到理想 AI 眼镜更注重「语音交互」的原因之一。
小米AI眼镜(图源:网络)
场景应用方面,结合理想汽车本身的平台优势来看,理想 AI 眼镜的真正价值,或在于它与智能汽车生态的深度融合。虽然,早前小米发布的 AI 眼镜,并未与汽车产生太多联动,但是理想唯一可以依靠发力的「端」,只有「汽车」。
目前,通过理想汽车 App 的手机远程车控,可以实现远程解锁、远程空调、查看车辆状态、位置、直线召唤等等功能。基于手机蓝牙等协议, AI 眼镜也可以巧妙继承这些远程控制逻辑,甚至可以通过 AI 语音交互+底层互联系统,当做「车钥匙」,做更多的场景拓展。
相比于智能手机,AI 眼镜的优势在于解放双手,更贴近自然交互,无需频繁掏取操作。此外,汽车用户在驾驶或乘车时,本就常有佩戴墨镜遮阳的需求;恰好,AI 眼镜通过墨镜贴片/墨镜形态也能胜任这一功能,满足用户在遮阳方面的实际需要。
墨镜图(图源:AI生成)
对于购车用户来说,车辆本身已是十万起步的消费,在此基础上搭配一副 AI 眼镜作为配套产品,并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而这类与汽车绑定的 AI 眼镜,不同于普通的单品销售模式,凭借其与车辆的关联性,或更能吸引用户购买。
“根据地”打法,是所有品牌做品类扩张的典型模式,先以汽车场景为核心筑稳用户基础,再借 AI 眼镜延伸智能体验,既巩固原有市场,又能以场景化优势开拓新增长极,实现品类扩张的稳步推进。
理想汽车走出“汽车”
比产品、技术布局更为深远的,是理想汽车在公司战略层面的自我颠覆。早在去年,创始人兼 CEO 李想本人就透露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 AI 领域,李想曾公开表示,“AI 对于理想汽车意味着全部”,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公司已经确立的核心战略 。
理想 AI 眼镜,正是这一“AI First”战略下,首个将理想 AI 能力带出汽车、直接触达用户的实体产品。如果说“理想同学”手机 APP 的推出,是理想 AI 与汽车物理形态解耦的第一步 ,那么 AI 眼镜则是更彻底、更具颠覆性的第二步。
当前的互联网、科技产业,所有商业竞争的本质,都是对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和时间的争夺。通过 AI 眼镜,「理想汽车」正在加速走出汽车,走进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