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Welkin
2025年已经过半,VR游戏领域整体显得风平浪静,这也是正常现象,毕竟“黑五”和圣诞期间才是VR头显的发力时段,因此游戏大作也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发售。
根据VR陀螺统计,今年上半年主流VR平台的新增内容数量超过1150款(含PICO、PS VR2、Quest、SideQuest、Steam平台,截至6月30日)。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作品,既有名不见经传的高品质黑马,也有令人出乎意料的F2P爆款,更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翻车”之作。
本文就来盘点上半年10款值得关注的VR游戏,其中8款为优质作品,2款是令人失望之作,图表数据来源「VR陀螺游戏周报」。(注:排名不分先后)
红榜:高画质硬核动作类黑马《Arken Age》
VitruviusVR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和英国伦敦两地的游戏开发公司,2014年就已成立,过往作品包括《Mervils: A VR Adventure》和《Shadow Legend VR》,团队始终专注于PC VR和主机VR平台。
最新作品《Arken Age》是一款单人动作游戏,故事背景设定于一个由大树艺师所创造的世界,场景兼具奇幻和科幻色彩,敌人的造型也同样具有机械和植物的双重属性,故整体艺术风格极具特色、画面表现十分抢眼(PS VR2版还有注视点渲染技术加持)。
游戏的战斗则系统比较硬核,包括剑斗、枪械射击和护盾格挡,通过跳跃、攀爬、游泳等动作还可以上山、下海。此外武器定制系统也颇具研究性,15小时左右的战役模式和可反复挑战的无尽战斗模式保证了内容体量。本作在PS VR2和Steam的用户口碑极高,上线当月一度跻身PS VR2畅销榜。
PS VR2平台表现
Steam平台表现
红榜:猩猩标签奇迹暂未延续《Orion Drift》
“猩猩标签”《Gorilla Tag》上线三年收入1亿美元的成绩堪称是VR游戏领域的一大奇迹,其早已在Alpha世代的VR用户群体中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交方式。在大获成功后制作组Another Axiom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选择迎接新的挑战。
《Orion Drift》继续打出“F2P+VR社交”的组合拳,以机器人为虚拟形象,主打体育运动的多人竞技类玩法——漂移球、跑酷、高尔夫等。移动方式则在“猩猩摆臂”的基础上追加了推进器,宇宙空间站的场景设计也让重力更低,整体移动显得更加灵活。
本作的卖点是每个空间站支持多达75名玩家同空间交流,终极目标是实现200人在线的大型社交场景。单看EA版上线后的数据,与《Gorilla Tag》相比《Orion Drift》难免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但在上半年的VR游戏中已经足以脱颖而出。制作组在该赛道有着丰富的经验,此前还吸纳了来自《Echo VR》开发团队的人才,相信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相关阅读:《Gorilla Tag》团队新作公测,“F2P+强社交”模板能否再造爆款?
Quest平台表现
红榜:开发理念转变后的F2P爆款《Chained Escape》
日本VR游戏公司MyDearest自去年起改变了经营策略,旗下的工作室Bazooka Studio孵化了大量实验性作品,一旦跑出优秀的数据,才会进一步投入开发,《Chained Escape》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之一,首周下载量接近100万。
本作的核心玩法借鉴自2024年问世的PC游戏《Chained Together》,将四名玩家用锁链绑在一起,目标是躲避机关、攀上高峰、抵达终点。同伴之间是同心协力还是相互掣肘,会让游玩时的体验截然不同。
体感玩法、多人游戏的乐趣和强社交属性,让本作快速聚集了大量人气。虽然初始版本只有一关,但制作组后续趁热打铁,推出了付费关卡“Deep Dive”以及装饰类外观的DLC,还免费更新了几种迷你游戏,持续丰富内容和玩法。
相关阅读:百万下载背后,MyDearest爆款新游《Chained Escape》以小博大
Quest平台表现
红榜:传承系列核心魅力点《GORN 2》
由南非团队Free Lives推出的《GORN》是早期斗技场类VR动作游戏的代表,该作以毫不吝惜的血腥度、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和出色的手感征服了玩家,累计销量突破150万套。
时隔8年才姗姗来迟的续作交给瑞典工作室Cortopia Studios负责打造,《GORN 2》延续了前作的核心魅力点,将斗技场和人物比例都进一步放大,并继续丰富敌人和武器的种类,断肢、流血等效果也越发细致,而这些都得益于VR硬件机能的升级。新增要素方面,2代还添加了BOSS战、强化类道具以及定制和生存模式。
虽然在玩法层面没有做出什么大刀阔斧的变革,但2代胜在保留原汁原味且定价实惠,简单易上手。截至本文完稿前,已有超过8万名Quest玩家解锁了本作的首个成就,再加上Steam方面的数据,累计销量稳稳突破10万。
相关阅读:“过时玩法”反杀VR市场?150万销量的角斗士模拟器续作:《GORN 2》评测
Quest平台表现
Steam平台表现
红榜:品质出众却不卖座《Ghost Town》
英国工作室Fireproof Games向来擅长解谜题材的游戏,以《迷室》(The Room)系列闻名,2020年问世的《The Room VR: A Dark Matter》更是跻身Quest平台TOP 50历史畅销榜。
这次的《Ghost Town》是一款原创作品,相比以往更加重视叙事,演员在动捕和配音层面的优秀表现都为剧情表现增色不少。而灵异题材也为本作增添了少许恐怖氛围,尺度恰到好处。谜题设计则与场景、剧情及相关物品紧密融合,让人不知不觉便沉浸其中。
遗憾的是虽然游戏的品质出众,但截至本文完稿前,只有2.4万Quest玩家解锁了本作的首个成就,多少显得有些叫好不叫座,希望后续移植Steam等其他平台时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关阅读:四年磨一剑,Fireproof Games延续《迷室VR》解谜精髓:《Ghost Town》评测
Quest平台表现
红榜:手工黏土风格的黑暗童话《The Midnight Walk》
本作由《Lost in Random》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开发,是一款支持VR的平面游戏。所有角色形象均要先做出实际的黏土模型,然后3D扫描进游戏,再以定格动画的风格呈现,这也为其整体的艺术氛围定调,宛如一个黑暗童话。
作为冒险解谜类游戏,部分环节需要玩家闭上眼睛聆听隐藏道具的方位,这在PS VR2中结合眼动追踪功能来实现,更具沉浸感。此外也有拿取道具、点燃火柴等操作都是通过体感完成的,吓人的桥段在VR中无疑也更具冲击力。首发时PS VR2存在的低分辨率问题已通过补丁的方式予以修复,VR化算是比较用心。
《The Midnight Walk》不仅游戏获得良好的口碑,随后还宣布与曾负责《索尼克》和《古墓丽影》改编项目的制作公司Story Kitchen合作,未来将会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拓展到更多领域。
PS VR2平台表现
Steam平台表现
红榜:成熟玩法VR化的典型案例《Devil's Roulette》
这又是MyDearest旗下Bazooka Studio工作室的一款成功作品,玩法取自2023年大红大紫的《Buckshot Roulette》,后者本身就是一款主视角游戏,很适合VR化。
本作以俄罗斯轮盘机制为基础,玩家们轮流扣动手枪扳机。道具的引入让游戏时运气与策略并存,比如用电击枪麻痹对手,喝下提升反应速度的饮料以躲避子弹等。后续推出的付费DLC除了皮肤装饰外,同样也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型道具。
截至完稿前,《Devil's Roulette》在Quest的用户评价数已突破3万,是2025上半年人气最高的爆款新作。将现有的成熟玩法移植VR无疑是稳妥的做法,不过玩家社群也针对其是否算抄袭引发了一定的讨论。
Quest平台表现
红榜:年货游戏打出漂亮翻身战《F1 25》
一年一度的《F1》自《F1 22》支持PC VR以来,这已经是第4款对应VR头显的作品。去年《F1 24》的风评不佳,今年的《F1 25》则一举扭转了口碑,虽然并非VR专用游戏,但本作的VR整体表现相比前作有显著提升。
本作除了对应新赛季各支车队和各项赛事的数据外,还包括剧情模式的全新章节,车队管理模式等新玩法。《F1 25》首次支持眼动追踪,因此用VR头显游玩时的画面表现更为出色,帧数稳定,赛道的光影效果和周围的赛车情况均会实时反应在驾驶舱内和车身的反光上。
模拟驾驶竞速类游戏一直是VR领域的热门,而跟现实赛事、品牌联动的游戏则几乎必须依靠大厂,毕竟精细的建模和高度还原的赛道都不是小团队可以胜任的。开发组Codemasters与《WRC》的合作已经告一段落,希望未来能将更多精力专注于《F1》系列的后续更新。
Steam平台表现
F1 22 - F1 25表现(Steam平台,数据截至完稿前)
黑榜:令人失望的重制《Wanderer: The Fragments of Fate》
由澳大利亚团队Mighty Eyes开发的VR游戏《Wanderer》原是屡获殊荣的VR佳作,制作组信心满满地用虚幻5引擎对其进行全面重制,却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成效。
原作跨越时空的解谜是其最大特色,重制版也对细节进行了优化。然而近战战斗缺乏打击感,敌我双方的受创判定成迷,敌人的AI更是无比诡异,攀爬和平台跳跃流程也缺乏趣味性,导致重制版在这些新增环节显得画蛇添足。Quest版本的画面相对拉胯,而大量BUG更是成为差评集中爆发的导火索。
其实本作自公布以后经历了至少3次跳票,延期时间超过半年,最后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显然是项目的进度把控出了严重问题,后续的Steam和PICO版本也迟迟仍未推出。这款2025开年以来的首款VR大作着实令人遗憾。
相关阅读:从获奖作品到争议重制,引擎升级未能满足高期待:《时空漂泊者》评测
Quest平台表现
PS VR2平台表现
黑榜:知名IP VR化失败《Sid Meier's Civilization Ⅶ VR》
《席德·梅尔的文明》是拥有超过30年历史的经典策略游戏,系列作品的全球累计销量达7000万套。这样一个知名IP改编成VR游戏、并由Quest独占,本该是Meta提升头显购买力的重要布局,没想到最终品质却让人大跌眼镜。
本作确实将《文明》的4X体系——探索、拓张、开发和征服搬到了VR中,策略游戏本身注重大局规划和数值积累,但在VR所擅长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方面存在天然短板,制作组也没有在玩法层面做到有机融合。不仅如此,游戏在指令逻辑、UI设计等方面也都是照搬自平面版,在VR中显得格格不入,大量重复的指令操作更是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和疲倦。
与VR的适配不足、欠缺优化,再加上各种BUG,与之相对的是60美元的高昂定价,最终销量和口碑双输也就不足为奇。这次知名游戏IP在VR领域的拓展失败,无疑也给同行敲响了警钟——并非简单照搬成熟作品就能取得成功。
相关阅读:《文明7 VR》折戟沉沙:策略游戏VR化的困境与启示
Quest平台表现
结语
回顾上半年,备受关注的《文明7》VR版的失败固然令人遗憾,不过小团队的这些成功作品也给业界带来了积极信号。此外,如《Down the Rabbit Hole》和《Alien: Rogue Incursion》则尝试推出平面版本,从VR移植回传统平台的案例正在增加。
2025下半年,还有多款基于知名IP改编的VR大作蓄势待发,包括《丧尸世界大战VR》,漫改游戏《死侍VR》,星球大战MR游戏《Star Wars: Beyond Victory》,以及《忍者神龟VR》和《神偷VR》,期待这些作品能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