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陀螺 云吞
一个没有freestyle的小姐姐
随着VR在今年逐渐回归理性,线下体验的新形态——大空间多人交互正逐渐开始夺人眼球。国外的The Void、Zero Latency等VR主题乐园把大空间作为了很突出的、甚至是就一个的卖点;国内的SoReal、星核等也都配备了大空间的体验。 实现大空间里的多人交互,自然就离不开全身动作捕捉技术。近日,VR陀螺走访了光学动捕方案提供商青瞳视觉,进一步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的应用前景。 VR占业务一半,已实现盈利 与寻常位于写字楼里的公司不同,青瞳视觉落户在鸟语书香的上海大学校园内。这样的选择自然也是经过考量的——据CEO张海威介绍,公司和上海大学,尤其是通信学院、影视学院及环上大影视基地有着深度合作。 虽然全身动捕一般用于影视拍摄比较多,但对于起步不久的青瞳视觉来说,近两年火爆的VR概念却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很主要的业务就是在VR,这块占了一半,” 张海威说。 青瞳目前专注于光学动捕,即采用多台红外线相机来对身上佩戴了Marker(标记点)的人体的全身动作进行捕捉。在VR中,青瞳以大空间动捕的设备为基础,整合了一系列方案,可以实现多人的实时交互。 “大空间给了游戏一个更复杂的交互的手段,能够让场景变得更大,参与的人更多,可交互的道具更多。它能够提升VR整个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向下——用户也可以玩很简单的游戏。所以大空间可高可低。但是真正很适合大空间的,在我看来,还是乐园式的体验。” 选定了VR线下娱乐作为主要的发展领域后,青瞳也将业务的中心放在了和VR内容供应商,即CP的不断磨合上。 张海威说,公司去年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在和CP们进行合作。大空间多人游戏的开发相对而言比较特殊,不仅要在游戏设计上规划好思路,还要使用动捕公司特定的设备进行开发。 青瞳本身也不仅仅提供技术。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司就会给出很多设计和策划上的建议,帮助CP避开大空间开发的坑;内容产出后,公司也会运用自己的资源来推动内容的销售。 目前,青瞳有多个针对线下体验店的方案,其中50平米和100平米是两个标准的方案。标准的设立方便了游戏设计的模块化思路,得以让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做出比较快的适应。 VR上的需求,也让青瞳实现了比较微薄的盈利。但张海威也谈到,公司需要不停地研发新的硬件,相对比较烧钱。 2012年开始研究动捕算法,已落地一批线下体验店 事实上,国内外有不少专注于开发全身动捕技术的企业,比如国外的OptiTrack、Vicon,国内的诺亦腾、瑞立视、ZVR等。不约而同的,这些企业都将VR中的大空间动捕作为非常重要的业务领域。 面对激烈的竞争,刚刚成立两年的青瞳视觉成绩如何? “核心团队12年就开始进行动捕算法的相关研究了。VR现在还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青瞳现在关注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做踏实了。具体到成绩,成立不到两年先后推出3款系列的相机,完成了刚体定位、全身动捕、表情捕捉、光惯混合等一系列算法的研发。在产品销售上也有大量的落地案例,成立不到一年就已经实现盈利。” 张海威所指的落地,也就是合作方。他表示,奥英、SoReal、超级队长、举佳爽、星核等都已经开始采用青瞳的产品。CP方面,则有ifgames、克一、郑州幻视、锐瞳、境宇、海豚游戏、空岛科技等。除了公司所在的上海周边外,青瞳在北京也有十几个客户,合作的CP也有5、6个。 近日,青瞳和奥英联合发起“黑洞计划”,将联手众多CP一起推出打包好的大空间体验内容,进一步将市场铺开。 这是青瞳在市场营销方面一次做出如此大的动作。作为一家技术为导向、90%以上员工都是技术研发人员的企业来说,青瞳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相机和算法无止境的优化和迭代中。 全身动捕的技术门槛自然是极高的。张海威本人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主要负责算法的研发。团队中绝大部分人才来自交大、电子科大、厦大等,也不乏有工作经验长达20多年的“老兵”。 目前青瞳一共有三款产品,分别针对高、中、低三个市场。很高端的相机,甚至可以直接在机内进行计算。 对于动捕系统中的相机来说,拍摄角度的大小和距离的长短总是难以寻找一个平衡点。视场角大的相机,拍摄的距离就相对较短;拍摄距离长,视场角又太小。 青瞳的相机很大拍摄距离可以达到15米,视场角在90度左右。相比之下,国外产品,如OptiTrack,视场角为70度左右,追踪距离只有6米远。 当然,张海威也提到,大视场角也有至少三个弊端需要算法去克服:一,国外产品的镜头畸变非常小所以视场角小,青瞳的相机为了取得大视场角因此畸变系数比较大,就需要用后期的算法进行校正和处理;二,视场角大,包含的东西就会多,处理的数据量也会大很多;三,视场角大了之后,有效像素变少了。同样的分辨率看的东西更广了,像素也就变少了,变相的让分辨率降低了,同时又增加了图像处理的要求。 对于所有的光学动捕方案提供商来说,目标很是明确:用很少的相机,在空间里取得很好的效果。 青瞳目前做过很大的空间达到200平米。张海威表示,一般来说,50平米空间的大小建议安装8-12个相机。但每个空间里相机具体的布置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 “有的空间小拐角多,就要增加相机。有的场地层高较高,相机可以覆盖的面积就大,反之亦然。有的时候游戏需要的交互多,需要的相机也就多。墙多的场地,需要的相机也会多。有的场地大,但是里面的人少,相机也就可以少。” 医疗、体育、军事领域有刚需 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全身动捕大致可分为惯性动捕和光学动捕两类。与光学动捕这样需要配合外部相机使用不同,惯性动捕只需要人穿上缀满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衣服”就可以进行位置的计算。 张海威谈到,两种动捕方式各有优劣。比如,VR中就无法单一使用惯捕,因为惯捕容易受到电磁、金属的影响,在脚离开地面的情况下也无法做出准确的测算。同时惯捕需要计算17个节点的数据量,在多人的情况下还需要无线降频传输。而惯捕的好处当然就是使用简单,无需搭建相机和场地,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而且这个技术在电影拍摄等场景中已经应用得非常娴熟。 而光捕定位虽然很准度很高,可达亚毫米级,但会有光线受遮挡、在强光线下无法使用的问题。因此公司会将惯捕和光捕混合在一起使用,在光线被遮挡的情况下,通过惯捕推算位置。 极高的很准度也让光捕的可用武之地大大增加。张海威便谈到了医疗领域的应用。光捕用到的球体marker较小,可以放置在手术刀上,然后就可以在不把人完全切开的情况下,对人体内的手术刀进行定位,减小对病人的伤害。在脑部手术中,时常需要进行亚毫米级的定位,也能够用上光捕技术。除了手术,在运动疾病的康复中,也可使用光捕分析病情、再生成治疗方案。 实际上,步态分析、医疗康复这个领域本身已经比较成熟,国外的医院已经很多用到了光捕的产品。但由于医疗器械监管较严,青瞳的产品目前还需要经历临床验证阶段,随后才能在医院铺开。 在同样的道理下,光捕在体育、军事领域也有着很好的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分析运动员和士兵的训练情况、康复情况。比如,位于上海体育学院的乒乓球国家队的训练基地就采用了青瞳的设备,来采集运动员的身体数据。把光捕设备穿在运动员和球拍上,可以很准算出骨骼的长度和角度。再加上测力台,就可以分析出关节哪个地方容易受伤,以及受伤之后恢复的情况。 张海威也表示,由于以上这些领域的刚需,青瞳接下来也会力争打开这些能够真正产生价值的市场、形成落地。 结语:技术是不败的秘诀 从电影到VR,再到医疗、体育,我们可以预见,动作捕捉技术将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 在很后问到张海威对自己在这半年如何评价时,他很诚恳的表示对自己“不太满意”,因为花在营销和资本上的精力太少了。而VR陀螺认为,这也侧面展示出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的优势:只要打磨好产品,自然会有用户被吸引而来,也会有多个领域为之敞开大门。 关注微信公众号:VR陀螺(vrtuoluo),定时推送,VR/AR行业干货分享、爆料揭秘、互动精彩多。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