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200块秒杀HoloLens说起》 原作者:李靖南 非凡部落 CEO 原文转载自知乎,已获作者授权。 突如其来的HoloKit ? 我本人是在五月份就注意到KickStarter上陆续出现类似玩法的。其中包括:RT Fusion 和 Aryzon。来,看看图: (看这浓浓的希望小学风,就知道是一支天不怕地不怕的本土团队) 嗯,没错,一个向上,一个向下。还有一个横着放的(Meta2),再加上直接糊脸上的(VR),你们人类真是够了。 RT Fusion 和 Aryzon,从这些项目在KickStarter上的提交时间来看,前期的准备至少也要个把月的时间(各自声称研发出来的时间则更早),有理由相信,这些外观相似的设备,酝酿了有一段时间了。而HoloKit与他们之间究竟是谁抄谁,那就更不得而知了。 几乎所有的HoloKit报道文章都要拿着下面的照片来“做背书”。此人Johnny Lee,AR领域大牛,谷歌 Project Tango 负责人。一直看好这位胖子,点子超赞,尤其是他10年前用Wii来折腾好玩的东西时,甚是可爱。只是从这张照片中,看不出他是如何被HoloKit震惊到的,毕竟人家见过的东西不会比我们少…… AR/MR领域常见术语 先来看看AR/MR行业里常出现的一些逼格词汇,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我喜欢把一些复杂的事物用通俗的释义来简化,以便基于它讨论问题。完美学术派请绕行~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说白了,就是让一个虚拟世界的东东相对于真实世界尽量保持原位,别跟着计算机设备乱跑。 [优点]SLAM技术能够在较大范围空间内营造AR场景,一张大桌子,一个房间,甚至户外的街道建筑等等。 [缺点]它只是搞定了定位而已,并不解决“目标身份识别”的问题。 [案例]Hololens Marker(Based) AR 基于Marker的AR。此类AR实现方法,跟二维码扫描的原理很类似。通过分析图案纹理的特征,来识别目标身份及方位,并将虚拟内容绑定在上面。Marker,指的就是那些帮助识别的特征点。 [优点]可以很准识别物体,便于实现“多目标身份识别”的场景。识别目标不仅是一张平面图,甚至可以是立体物品。 [缺点]对被识别图案纹理的要求较高,对使用环境的光照条件要求较高。 [案例]AR卡片、AR图书、AR地球仪等等。 Marker-less AR 顾名思义,不用Marker的AR。 [优点]不需要Marker了,也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依赖大幅减少了,能够适应更多场景了。 [缺点]Marker没了,相应的“目标身份识别功能”也没了。似乎市场上所有标榜Marker-less的AR引擎,都只是用来解决定位问题的。 [案例]ARKit,HoloKit OK,接下来说说有关AR、VR、MR的话题。 HoloKit真的秒杀HoloLens了吗? 两者都是Marker-less AR。HoloKit的做法是,Marker不够,算法来凑。但你算法再牛掰,输入信息太过有限,也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HoloKit仅凭着手机摄像头及内置的几个传感器,说秒杀了HoloLens复杂的感知系统(RGB摄像头、多个深度摄像头、罗盘加速度角速度降噪等bla bla传感器),这听起来特别像:某自强不息的北朝鲜数码相机,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愣是用20万像素的摄像头拍出了4K视频……说完硬件再说算法,HoloKit算法有多牛逼暂不评论,HoloLens的背后可是成堆的大神级人物,加上他们在Kinect、SLAM、面部识别、手势识别等多个领域积累的丰富而宝贵的独门绝技。 难道HoloKit就没有比HoloLens强的地方了吗? 有,当然有,而且是在四个方面超越HoloLens。 一,价位。我们不追求很便宜的东西,但贵如HoloLens,是绝没有办法攻克消费级市场。 第二,开源。它开源了,就有可能接受来自N多人的验证和改善。 第三,适用于手机。手机人人有,手机常联网,手机轻便。看看移动游戏如何围剿主机游戏的。 第四,FOV(视场角)。这是HoloLens被戳的很厉害的软肋。其实HoloLens目前的成像技术反而要比HoloKit之类的要复杂且昂贵很多。若不是为了轻便考虑,HoloLens大可借鉴Meta2的做法,脑袋上挂一个大显示器,然后用大面积的全息膜反射,FOV的问题迎刃而解。只是,这么做也太不优雅了,而微软总部的厕所估计也要不够用了,因为那些拼命去缩减每一克重量的工程师们要排着队去哭晕…… HoloKit会比苹果的ARKit牛逼吗? 别扯蛋了。人家硬件标准高、人家软硬结合一家搞、人家这几年一个劲儿收购各种AR团队和技术,而你还开源给人家看,你说谁会比谁牛逼?霸特……ARKit只给iOS设备用,这就大大影响了它的普及和使用。所以并不看好ARKit的未来。(参考SpriteKit的命运) HoloKit对VR的贡献? 看到有文章说“HoloKit 顺手把VR行业水平推进了至少一年”、“让VR头盔得以无线定位”,不敢苟同。说到定位,一些手机VR方案早就用手机内置的传感器进行定位,只是校准用的算法各有差异而已。而说到“无线”,绝大多数VR头盔不得不有线,主要是出于渲染、计算所需性能方面的考虑。在笔者看来,VR头盔即便受益于HoloKit,也依然无法避免用户带着全封闭的头盔在屋子里磕磕绊绊的尴尬。 所以,它们能做什么? Marker Based AR就不多说了,上面举例说明的AR卡、AR图书、AR地球仪等产品,都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形态。在这里笔者真正想讨论的是那些“主修定位技术”的AR工具究竟能干什么。笔者收集了一下目前行业内对这方面展开的丰富想像:例如Pokemon,又比如Pokemon,再比如Pokemon…… AR包含定位,但定位不是AR的全部 为什么会是上述情况?因为一个完整的AR、MR场景,应该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基于现实世界 2、认识现实世界 3、增强现实世界 第1条,不必多言。 第3条,也很好理解。目前很常见的两种做法,要么是在非透明显示屏上将现实与虚拟叠加的画面渲染出来,要么就是利用透明全息膜将虚拟画面叠加在用户视野范围内的现实物体上。 而第2条,才是被广泛忽略的要素。AR工具,只有认识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才有可能叠加出相关的增强内容,否则,它跟美图贴贴有什么区别?红到发紫的Snapchat,是基于人脸识别,才得以做出各种好玩酷炫的体验。你们很爱的Pokemon,也不是凭空造出了小怪物,而是基于LBS来生成它们的对不对?“定位”可以让虚拟物体停靠(贴附)在现实世界以提高真实感,而“识别”才是让增强内容与现实世界真正产生关联的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再次提到HoloLens,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它装载的一系列传感器与计算机算法进行配合,对周围空间进行实时的深度扫描与建图,从而使得“在房间里打壁球”之类的场景成为可能。在未来,我非常希望看到HoloLens能够结合一些Marker Based AR功能,不仅识别空间,还能识别物体,那该有多酷! AR、MR的发展方向 基于上面谈到个各种观点,在笔者看来,目前AR、MR的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三种: 1、强大功能的一体机 类似HoloLens的产品思路。通过打造全新设备,将多种需要的装置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场景。该方向门槛非常高,硬件和算法要求都非小儿科,个人认为国内企业不太可能玩得转。 2、手机、平板为载体 该方向已经有不少玩家在耕耘和搅局,相关的开源工具、商用工具也不胜枚举。无技术壁垒可言,你能做的,他也能做。该方向产品主要PK的是内容,要么IP强(例如Pokemon),要么玩法新颖独特。 3、手机、平板辅助设备 手机、平板已逐渐取代PC成为个人计算设备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智能眼镜厂商们鼓吹的“未来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形式必然是眼镜”的时代尚未到来之前,手机平板依然是各类AR、MR场景的很大用武之地。只不过,手机和平板都是服务于general purpose(普适需求)的,因此不大可能为AR、MR场景突然增加专门的硬件传感器。而基于现有的传感器,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精度,都已经显示出其在暴增的AR、MR需求面前的瓶颈效应。因此,相对廉价而功能强劲的外设会有一番用武之地。类似这种专门服务于某种使用场景的外设早已是常见做法,如 Leap Motion、手机显微镜、手机刷卡器等等。 秒杀、完虐、碾压,这些词汇,似乎一直都是天朝屌丝IT圈热衷的所在。在笔者看来,真正秒杀Hololens的只有那瓦楞纸壳子换来的低廉价位。不过说到这里,既然是瓦楞纸壳子+塑料全息膜,我大天朝分分钟就能山寨到20元价位,然后,大家都没得做。 很后,画一幅漫画分享给大家,就当作AR从业者自嘲一下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VR陀螺(vrtuoluo),定时推送,VR/AR行业干货分享、爆料揭秘、互动精彩多。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