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VR陀螺 胖刘
在上周的CES上我体验了来自Tobii的眼球追踪技术,而当我摘下VR头盔离开demo体验的那一刻,我坚信了:一旦你尝试过装备眼球追踪技术的VR头显,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深谙眼球追踪这款技术潜力股的Google,Facebook以及Apple三家巨头,在最近的几年里无一例外都收购过眼球追踪技术公司。眼球追踪技术可以让你知晓某个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的目光所在细节,同时你也可以借助软件优化和交互来进行相应互动交流,而这是以往来说不可能发生的。举个例子,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让下一代VR头显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其分辨率。这就是此前介绍过的通过中心渲染的方式—VR显示屏只专注于提升渲染玩家眼前的画面细节。厂商们甚至可以在设置正确的前提下,使用这项技术来测量玩家的瞳距以帮助最大限度得发挥VR头显内的屏幕3D效果。
然而对开发者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眼球追踪技术奖彻底改变用户与VR世界交互的方式。Tobii在售一款配置了眼球追踪技术的HTC Vive头显设备,以及随机附带一系列demo体验,而我则是有机会体验这款设备(并且被允许在眼球追踪模式和非眼球追踪模式下自由切换体验)。但是这期间我没有一次再想尝试非眼球追踪模式的HTC Vive头显,下面这些就是我尝试之后回不去了的眼球追踪demo体验。
把你的眼神带进VR
在VR中用眼神与机器人交流
辅助精确改善目标射击体验
画面光线距离自适应设置
眼睛聚焦选择目标选项
用眼神玩VR游戏
我简直被这些demo震惊到了,他们如何将眼球追踪体验看起来靠谱多了,从而激励那些创新力十足的开发者获取这样一款眼球追踪VR头显,并开始计划探索利用这项技术。
眼球追踪技术这么好,那它会不会有什么风险?
我发现眼球追踪技术简直棒极了,以至于我都难以想象会 玩家在有机会享用时候拒绝开启这项功能。这也意味着谷歌,Facebook或者微软一旦开始在自家头显上装备这项技术,同时他们也要认真地考虑如何来驾驭眼球追踪技术。
眼球追踪技术带来的循环反馈系统也会帮助用户们删除观点不同的好友而只与观点一致的朋友们进行互动而以及修改展现在面前的新闻动态等等。想象一下,VR系统中有这么一张电子表格(数据库)存储着你的眼睛经常聚焦的从颜色到目标物体和人物个体(原文评论中有用户机智得提到这项特性十分适合用于VR色情片体验)。
这就为建立一个用户个人各种事物喜好数据库—也包括很多你不情愿分享的东西建立了可能性。而且因为眼球追踪技术对VR头显整体佩戴体验有着质的提升,所以掌握这些数据的科技公司们会对这些用户喜好数据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掌控自由度。换句话说,用户本人的喜好都会被科技巨头们掌握和随意使用,但是由于这样的VR体验尝试了就回不去了,你也没办法因此拒绝被巨头们获取自己的喜好数据。
眼球追踪技术提供公司Tobii表示,他们已经为这种情况预先做了相应准备:与厂商们签署使用用户“聚焦喜好数据”的独立协议,厂商们在调取和存储相应用户“聚焦喜好数据”时必须先获取用户的同意。
“对于任何一项新兴技术来说隐私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求软硬件公司在计划存储或者分析用户“聚焦喜好数据”时必须获得用户的明确(独立)的批准,”Tobii公司在一份声明中如此表示。 “对于已经明确同意使用“聚焦喜好数据”的用户来说,这些数据会在很多方面帮助改善用户在VR中的交互体验(包括更人性化的用户界面,自动设置等等)。”
但是,如果当没有用户在阅读条款和条件时,眼球追踪VR头显是否还会有足够能力来保护用户“聚焦喜好数据”不受侵犯?
许多公司已经通过记录每个用户在VR体验中的头部指向,制作了基于聚合和“聚焦喜好数据”的喜好数据热导图。下面就是一个覆盖在360度视频上的用户喜好聚焦热图视频示例:
这样的用户喜好聚焦热图十分有益于VR内容创作者来剖析什么样的元素在自己开发的VR项目中需要被剔除或者重点关注开发。而且对像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靠广告挣钱的公司来说,他们对用户喜好了解得更透彻,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得来为自家用户推送合适的信息。那么一旦来到眼球追踪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用户们暴露出来的信息会不会太过于详细了?厂商获取你的眼球追踪数据就如同他们在你的电脑上安装了键盘和鼠标追踪器那样,你在电脑上的一举一动都被厂商们尽收眼底。你是否会情愿被任何人,甚至是你的家人拥有权限来查看到未经任何过滤(连底裤都不剩)的个人信息呢?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