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陀螺 云吞
一个没有freestyle的小姐姐
在今年的RISE大会上,Blippar和WayRay是唯二两家登上主演讲台AR的企业。相比最近负面新闻缠身的Blippar, 今年显然是WayRay顺风顺水的一年:1月,公司和三星旗下的汽车技术制造商Harman达成战略合作,在CES上展示了WayRay技术打造的AR HUD(AR抬头显示屏)体验;3月,公司获得了18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 这让WayRay和其主打的AR HUD系统一下子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AR业界的目光,同时也让市场对AR HUD的前景更加好奇。与公司创始人兼CEO Vitaly Ponomarev相遇在RISE 2017会场的VR陀螺,通过专访更近一步了解了这个俄罗斯青年企业家对创业的心得,以及WayRay接下来在中国的计划。 经济学博士“跨界”黑科技:AR带来的启示 很难相信,眼前这个五官深邃的年轻帅哥会选择AR HUD这种黑科技元素满满的领域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实际上,Vitaly的教育背景也确实和科技扯不上太大关系:来自“战斗民族”俄罗斯的他,拥有俄罗斯国民经济研究院(Academy of National Economy under the Govern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管理博士学位与经济学硕士学位。究竟为何选择AR?他说,是生死悬于一线的时刻给了他灵感。 “当时是2010年,我出了一次挺严重的车祸,原因是我在开车时,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一旁的GPS上。那之后我意识到,AR实际上是可以拯救生命的。” AR HUD,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司机更加直观掌握路面情况、提高行车安全的设备。 HUD是Head Up Display的简称,意为抬头显示屏或者平视显示器。HUD一开始广泛应用在战斗机上,后来逐渐试图打入汽车这样更接地气的市场。 目前,主流的车载HUD产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组合型HUD(Combiner HUD),借用设备自带的小型屏幕来显示投影,多为后装产品,优点是价格较为低廉、安装方便;缺点是视场角非常狭窄。 挡风玻璃HUD(Windshield HUD),直接将图像投影至车辆本身的挡风玻璃上。挡风玻璃HUD拥有更大的视场角,更加有利于驾驶员视线统一,但是需要针对特定车型的玻璃进行定制,因此大多为前装产品。 AR技术的发展则让车载HUD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结合车身的传感器,AR引擎可以对车辆周边的环境进行实时的建模和渲染,在更大的屏幕范围中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路面信息,如车道转换、高速出口,甚至还可以和车内的娱乐系统结合,进一步拓展到社交、购物等功能。 行车整体安全性的提升也是AR HUD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当人们在看导航时,如果路上发生了突发的情况,人的大脑需要2秒钟来反应。在使用了AR HUD后实际上就没有了这个时间差,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是呈现在同一块屏幕上的。 众所周知,AR对于光学的要求非常高。尽管不像AR眼镜那样需要将复杂的光学结构集成到小型的一体机中,但同样需要软件+硬件结合的AR HUD,在光路设计、建模算法、设备体积、信息筛选等方面也并不容易。 Vitaly也谈到,AR HUD在硬件的研发部分已经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包括材料科学、电子动力、光学等,最难的部分是开发用于进行R&D的开发工具,基本上需要自己从零开始做。在软件部分,WayRay运用SLAM技术和自己的AR引擎来渲染整个环境,制造出带有景深的3D的图像。这也是公司独家拥有的技术。 汽车行业将成AR第一个大众化市场 尽管还未普及,但HUD的前景被各大调研机构广泛看好。Technavio预测,全球车载HUD年增长率达28%,全球挡风玻璃HUD市场在2021年将达到近35.5亿美元的规模。其中AR HUD的需求增长明显,巨大的潜力让众多HUD厂商纷纷将目光转向AR HUD领域。 大型的汽车零件制造厂商,如大陆集团(Continantal)、伟世通(Visteon)博世(BOSCH)都对自己的AR HUD技术有所展示,但真正推向市场的产品却仍然遥遥无期。成立五年的WayRay,目前一共融到近3000万美元,两款产品Navion和Elements都即将在明年落地。这已经是相当不俗的表现。 “汽车行业会是AR第一个大众化市场,”Vitaly很笃定的对记者表示。“可穿戴式的产品在效果和舒适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需用户佩戴的AR HUD是目前和AR技术最好的结合方式。” 拥有自己专利技术的WayRay显然不想放过任何市场机会。Vitaly说,公司目前在产品的销售上有两个模式。一是和汽车做整合,即前装市场。公司已经和欧洲、美国、中国、日本的汽车品牌都有所合作,第一个落地案例就是和中国的上海汽车集团合作,为明年上市的一款荣威车型做AR HUD的整合。第二个模式是汽车零配件市场,即后装市场。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可以单独装载在汽车上的设备,在明年进入中国和美国市场。这款产品的外形像一个盒子,可以直接买好后装在车上。 除此之外,WayRay拥有为数不少的Tier 1供应商客户,通过授权的方式让对方使用自己的技术,在宝马的一些车型上已经有所应用。 Vitaly也谈到,对于WayRay来说,目前的市场已经很大,因为竞争者还不是很多。这个市场的未来也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当汽车变得越来越像一台移动的电脑时,驾驶员和乘客对于信息量的需求将指数上升,AR则是最好的呈现这些信息的方式。 “AR HUD是刚需的第一个原因在于,人们需要信任汽车。为了达到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整个决策过程图像化呈现出来,你能够看到汽车所能够看到的东西。AR HUD可以更加强调整个决策过程,包括导航的决策,让驾驶员更加的舒适。这是我们从汽车生产商处了解到的用户需求。第二个原因是,当无人车的时代到来,我们大部分时间只用坐在车内,这时候我们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内容的,这就形成了一个e-market。” 这也意味着,除了设备本身和AR渲染的部分,WayRay对于Navion进一步和路面信息之外的内容整合也有所规划。Vitaly表示,公司专门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SDK,让他们来为用户设计应用。由于和阿里的合作,Navion用户也可以直接在车内系统使用支付宝等应用。 在他看来,这个车内AR内容的市场不仅让乘客和驾驶员可以接触到更加多的内容,对于营销者来说,会形成一个类似于Google Adwords的生态,可以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用中国撬动全球:2019年登陆1500万辆汽车 相比单纯的投资,阿里和WayRay之间无疑有着更为深入的战略性合作关系。目前可以确定的是,WayRay的Navion将被整合到阿里和上汽共同打造的“斑马”互联网汽车操作系统中。据悉,首款搭载Navion的车型将会是明年量产的荣威“光之翼”概念车,是一款纯电动互联网汽车。 摆在WayRay面前的市场显然不仅于此。斑马的目标市场是国内众多的汽车厂商。Vitaly谈到,除了上汽,公司目前和比亚迪等也在商谈合作的细节。即将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WayRay,已经在深圳设立了办公室,负责硬件生产业务,同时也准备在上海开设分公司。 对于WayRay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自然是最主要的吸引力。“光是上汽就有14款不同的车型。由于成本原因,Navion实际可以被装载到其中30%的车辆上,也就是每年100万辆汽车。根据我们所合作的厂商的数量,到2019年,很可能会有高达1500万辆汽车搭载我们的技术。”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Zion的报告,中国的HUD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近29亿美元。市场虽大,但中国的消费者们真的会买账吗? 目前国内的本土品牌主打的仍然是经济实惠,和AR HUD这种黑科技的结合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潜在的新技术早期采用者会不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更为豪华的国外品牌呢? Vitaly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也有所考虑。他表示,首先,Navion并不会给造车增加很大的成本。实际上Navion的成本比传统HUD的成本要更低,因为主要的光学部分由全息膜来驱动,成本上要比使用透明屏幕的传统HUD系统低。 其次,中国的汽车生产商们十分渴望新的技术。他们不像欧洲的厂商那样保守。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家需要用新的技术作为武器,用新的功能和特性来吸引顾客。 中国新车开发的周期要比欧洲更短——德国出品一款新车需要7年,中国只需要2-3年。因此无论是测试技术、获利还是获得反馈,中国市场都是理想的对象。 Vitaly特别强调,中国国产汽车的质量一直在上升,明年搭载Navion的车型就是非常高档的。他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很快会像考虑国外豪华品牌那样考虑中国的本土品牌,当然前提是这些品牌成功的吸引到消费者。 “我认为中国的消费模式是,当人们有钱后,会想要去购买一些在西方市场很成功的产品。因此我们也想告诉中国的消费者,我们的产品同样受到西方市场的欢迎,因此我们会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同步推出产品。” “同时,我也相信,能在中国取得成功的AR HUD产品,也将在全世界取得成功。毕竟中国的交通复杂程度也是世界第一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VR陀螺(vrtuoluo),定时推送,VR/AR行业干货分享、爆料揭秘、互动精彩多。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